2017年12月21日晚,由必赢565net官网哲学系、中和集团、社科处与教师发展中心联合主办的“哲学沙龙——中和论道”第三十四期在必赢565net官网教师发展中心举行。本期主题为“资本主义精神的形成与文明的忧思”。由必赢565net官网哲学系师庭雄博士主讲,西北师大副校长李朝东教授主持。西北师大纪委姚志宏书记、中和集团洪涛董事长、甘肃省委党校张堡教授、西北师大音乐学院李莉副院长、哲学系贾克防主任、思政系牛正兰教授以及各位教师、学生共百余名哲学爱好者参加了此次学术活动。
论道开始,师庭雄博士就指出,由于西方文明的深远影响,学者们从各个视角进行着理解和解读。有的思想家从哲学和科学的关系入手,试图从西方文化的根柢处进行反思,而韦伯则从宗教与资本主义精神的关系出发去审视,尤其关注伴随着欧洲宗教改革运动而出现的新教伦理。在他看来,基督新教伦理中的两个要素直接或间接地促成了资本主义精神的形成,并使得欧洲人在财富占有和尘世职守中还能保持着德性与信仰。一是马丁·路德将中世纪的拉丁文语《圣经》首次转译为德文版,并且在此过程中最重大意义的事件就是“天职”一词“Beruf”的德语翻译,英译为calling,从字面看有“召唤”之意。把上帝吩咐给世人的尘世职业译为“天职”,而不再单纯是一种“营生”。这就为基督徒走进世俗世界并谋得职业和赚取财富作出了信仰上的辩护。其次就是加尔文宗力倡,清教徒力行的禁欲主义,它促进了资本主义精神的形成和整个西方理性化的进程。最后,师庭雄博士不无忧思地强调,随着西方资本主义精神的最终形成,马克斯·韦伯看到的却是给世俗活动提供德性和信仰担保的基督教传统在技术的资本主义时代日渐式微,用一个术语来表达就是彻底的“去魅化”。资本主义制度已经不再求助于宗教力量的支持,决定人们观点和态度的是他们的商业利益和社会利益,人的行为已从“价值理性行动”转变成“工具理性行动”。师庭雄博士结合今日世界的大数据、云计算这些巨技术,认为西方世界抛出的不仅是一种生活方式,更是一种人类不可把控的力量,并且借用韦伯的话不无忧思地断言:技术的时代已经来临,没人知道将来会是谁在铁笼里生活。
在答疑环节,师庭雄博士就“我们如何看待韦伯的方法论和伽达默尔的解释学”、“文艺复兴中人的发现”等问题同在座的老师进行了认真细致的探讨和回应。
论道最后,主持人李朝东教授为此次学术报告作出总结。他认为报告中的“宗教”、“理性”为关键词,师庭雄博士今晚的报告给我们带来了许多新的启示。并由此梳理了宗教的历史脉络,又从平等和自由的观念对中西两种社会制度作出了对比解读。最后李朝东校长指出,关心文明的走向,忧思国家的命运是知识分子应有的担当和责任。尤其是在十九大之后,构建中国特色,中国气派的话语体系,还需要同中国文化、马克思主义学者的相互参照,共同借鉴,需要一种大家共同努力构建的视域融合。我们绝不能闭门造车,但也不可能去替西方创建他们的思想,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回来。只有这样才能构建中国特色和气派的学术话语体系。讲座随后在大家的掌声之中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