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8日,本学期“哲学前沿论坛”第1次活动在学院3楼会议室举行。胡好副教授作题为“对比解释难题威胁到行动者因果性理论吗”的主题报告。讲座由哲学系主任贾克防副教授主持。主题报告结束后,大家进行了热烈的圆桌讨论。
胡好老师从基本概念入手,讲解了行动者因果性理论的含义和两个核心概念——控制和自由,还介绍了对比解释和解释的区别,以及对比解释难题的体现。接着他展开论述了对比解释难题的三个案例,分别是动机选择问题、时机选择问题和纯粹机遇问题。动机选择问题的主要代表是罗伯特·凯恩。她对行动者因果性理论提出的质疑是:假如行动者的意志面临两种动机(包括理由、慎思等心理因素),每种动机都对意志施加影响,结果他选择其中一个而放弃另一个。由于我们无法解释他为什么选这个,而不是那个,因而他对动机的选择是随机的。随机选择意味着失控和不自由。时机选择问题的主要代表是C.D.布罗德。他的质疑在于,如果一个行动的总原因是历时性的行动者,那么这个行动为什么偏偏在这个时刻做出,而不在其他时刻做出呢?行动者原因无法为特定时刻的决定给出对比解释,因为不同时刻的行动的原因是同一个行动者。这是否说明它是随机发生的,失控了?还有彼得·范·因瓦根的质疑。胡好老师对此进行回应,主要的思路是划范围。通过能力的范围,证明这些质疑都没有威胁到行动者因果性理论。
报告结束后,蒋世强老师、朱海斌老师和贾克防老师提出了一些评论,还有学生参与讨论。大家沉浸在学术讨论中,久久不愿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