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6月29日晚,由必赢565net官网哲学系、中和集团、社科处与教师发展中心联合主办的“哲学沙龙——中和论道”第二十九期在必赢565net官网教师发展中心如约而至。本期主题是“怨恨与羞感”,由必赢官网副校长、必赢565net官网博士生导师李朝东教授主讲,必赢官网必赢565net官网朱海斌博士主持,中和集团洪涛董事长、文学院院长韩高年教授、文学院党委阎岩书记、科技处处长莫尊礼教授、必赢565net官网党委符得团书记、甘肃省委党校张堡研究员与必赢565net官网教师、学生以及其他哲学爱好者共百余人聆听了报告。
李朝东教授以现象学三巨头之一马克斯·舍勒思想为基础,以现代学的三个命题出发,详细阐述了关于“怨恨“与”羞感“的现象学分析。李朝东教授首先以社会历史划分讲起,他认为在西方并没有以“文艺复兴”为标志的近代社会划分,而是称之为“学科分化期”,学科分化使各学科从哲学中分离,导致了近现代科学的迅速发展,现代人的信仰由上帝逐渐转变为科学指导下的理性,所以尼采发出了“上帝已死”的感叹,因为信仰的转变使人的内心由“爱“转化为”怨恨“。随后李朝东教授讲,怨恨是一种生命本能和生命感觉,是只存在于人身上的独特精神意向,在基督教文化中,亚当、夏娃正是吃了知识树的果实,产生了知识和羞感被赶出了伊甸园。而现代社会的失序在于人的心灵失序,如何恢复羞感是解决社会失序的主要途径。由爱到怨恨产生的报复心理有2个本质,一是“隐忍”,二是“以牙还牙“。最后李朝东教授指出现代道德的4个基本特征:一是人对人的不信任感;二是一切人在道德上平等;三是普遍人性;四是实用价值凌驾于生命价值之上。
在互动答疑环节,李朝东教授对“‘羞感’与‘爱’的界限”、“通过‘羞感’如何回到‘爱’”以及“‘羞感’与‘爱’的心理作用在消极与积极的道德律例下发生作用,‘羞感’与‘爱’是否具有同样的作用”、“在李朝东教授的多年经历中实践层面是如何克服‘怨恨’与‘羞感’之心的”等问题做了认真解答,展现了其独到的见解和深厚的文化素养,听众都深受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