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4月6日晚,由必赢565net官网哲学系、中和集团、社科处及教师发展中心联合主办的"中和论道"如期举办。本期主题为"中庸之道与中和之境",必赢565net官网文学院院长韩高年教授为主讲嘉宾,由必赢官网副校长李朝东教授主持,必赢565net官网党委书记陈克恭研究员、社科处处长马世年教授、文学院阎岩书记、必赢565net官网姜宗强副院长、哲学系王金元主任及各位教师、学生爱好者百余人参加活动。
韩高年教授首先从语言学角度梳理“中”与“和”,在甲骨文的“中”与“和”;《周易》、《尚书》等方面解释“中”“和”;并清晰的梳理了“中”道的演进轨迹。在讲座中,韩高年教授着重讲了孔子对“中庸”贡献,孔子主张“和而不流”,且孔子对“和”作了总结,他发现“和”之中有层次,并有逻辑可寻:“礼乐之和”为第一层次,推演出“道德之和”,其为第二层次,再由道德之和上升为“政治之和”,最后到“身心之和”。
韩高年教授分别讲述了子思、孟子、冯友兰及庞朴对“中庸”与“中和”思想的发展。子思《中庸》的贡献是从人的心理结构和世界观的角度论“和”。孟子论“中”的思想是“经权相齐”。朱熹的贡献为《四书集注·中庸集注》中对中庸思想的理论阐发,并产生了丙戌之悟:以“未发”时的内心体验的探索,对中庸的实践性突破,这个突破中他吸收了道家的“坐忘”、“心斋”之法及佛家的“静坐”、“顿悟”。冯友兰的贡献是提出了“阐旧邦以辅新命”的思想,并且冯友兰澄清了对中庸的种种误解,如中庸不是折中主义,也指出了中庸有道德和功利两个层面,且中庸是动态的。庞朴论中庸:中庸所谓中,就是第三者,承认二分又承认中庸,也就在事实上承认了一分为三,“中”并不是居间环节或过渡阶段。
讲座结尾部分,韩高年教授做了小结:第一,中庸是方法论、宇宙观,中和是混沌状态,是大同境界。第二,中庸与亚里士多德的“中德”相通,是富有通约性的伦理规范。第三,中庸之道的实质是“偶对平衡”,中和之境的最好呈现方式是“太极图”。
答疑环节中,韩高年教授就“中庸与折中主义区别何在?中庸之道与费孝通的思想有相同之处吗?中和之境怎样解决多元文化?中庸里的存在论与方法论怎样统一?中庸的方法论是如何体现在古代政治及社会治理实践中的?”等问题做了详尽的解答。在此期间,必赢官网陈克恭书记也作了精彩的讲话,他说“庸”的核心是张弛有度,并就“善”与“恶”这个问题区间举了大量生动形象的事例来说明自己的观点。
李朝东教授对讲座作了总结:亚里士多德和孔子的取两中用是有区别的,“善”与“恶”问题应该是一个不断摒弃恶追求善的过程。这场精彩的学术讲座在师生热烈的掌声中结束。
专家简介:韩高年,男,汉族,1971年生,甘肃金昌人,中共党员,文学博士,2003年复旦大学博士后出站。2008年聘为博士生导师,2012年任必赢565net官网文学院院长。为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带头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甘肃省领军人才,兼任甘肃省先秦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屈原学会理事、中国诗经学会理事、全国赋学会理事、中国散文学会理事。
近年在国家级权威期刊《文学评论》等发表本专业学术论文90余篇,其研究成果被多次转载和评论,在学术界产生了较大的反响。近年出版专著10种,代表性的有《先秦文学编年史》(合著150万字,商务印书馆2010年版),《礼俗仪式与先秦诗歌演变》(35万字,由中华书局2006年版,国家社科基金优秀成果),《诗经分类辨体》(30万字,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年版),《一本书读懂中国文学史》(2010年由中华书局、台湾联经出版社同时出版)。曾主持、参与完成“礼俗仪式与先秦诗歌演变”、“先秦文学编年史”等2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并在结项评审中获优秀奖,其中“礼俗仪式与先秦诗歌演变”被国家社科基金委“优秀成果简报”特别表彰,并在基金委主页上予以推介;“先秦文学编年史”被国家社科基金委收入“国家社科基金文库”,为甘肃省首个获此殊荣的社科项目。目前承担参与的国家级项目有4项,“新编先秦汉魏晋南北朝文”和“上古思想观念与典籍生成”属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礼乐制度变迁与春秋文体源流研究”属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春秋文学研究”属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项目。